每年農曆正月初五是玉蘭福德廟迎媽祖做熱鬧的日子。回到玉蘭之後,村民將恭請來的媽祖與玉蘭伯公請上神轎後,以步行的方式在玉蘭進行遶境。根據劉阿庸表示,以前農業社會的時候大部份的居民平時都要忙著農事,現在大部分的居民都在外面工作,平時社區沒什麼人,只有在過年的的時候大家都在又比較閒,所以就選擇在大年初五這天舉行遶境。
遶境的隊伍從前出發,最前面由地方耆老劉阿庸帶領著聚落裡的二個後生人,手持著掛有紅布的竹掃仔走在最前面帶路,後面為吹奏北管的樂隊,再來是土地公與媽祖的神轎。當地居民會準備鮮花素果祭拜。玉蘭地區的遶境雖然沒有其他宮廟的陣頭來逗鬧熱,只有請一團北管跟著遶境,但是整個過程簡單隆重。
玉蘭社區的客家移民原鄉可分為新竹、苗栗與中壢三個地區,早年為避爭戰,此處成為客家人最後退守之處,戰爭結束後退守的客家人就在此定居,使玉蘭成為客家人及少數的泰雅族原住民混居之地。此地的客家人是日治時期移民過來的北部客。當年這群客家人從桃竹苗一帶遷徒過來三星、大同一帶,主要是來此工作,幫忙興建發電廠以及到太平山伐木,隨著產業的轉變,太平山不在伐木之後,玉蘭一帶的客家人開始種茶葉。
玉蘭最早是桃竹苗一帶客家人移民所組成的,為了發揚玉蘭社區的客家傳統美食,社區於2015開始辦理玉蘭客家好食日『品嚐客家美食、推廣客家化』是辦理客家好食日的宗旨。要認識一個族群的文化,從飲食著手往往是最好快速的方法,從美食的材料可以看見在地的生態、歷史、文化、生活習性等,「美食」即是文化最精緻的表現;透過食文化的展現,讓現今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我們了解在地客家人生活中所具有的文化價值,這正是我們舉辦客家好食日期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