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社區原本是個寧靜、沒沒無聞的小村莊,全村40幾戶人家大都是茶農,每戶人家牽牽扯扯幾乎都是血親或姻親關係,包括了泰雅族人、客家人、外省人、閩南人,種族多元的色彩帶動人文的多樣貌,使得茶香更具人文的深度。
玉蘭社區的客家移民原鄉可分為新竹、苗栗與中壢三個地區,早年為避爭戰,此處成為客家人最後退守之處,戰爭結束後退守的客家人就在此定居,使玉蘭成為客家人及少數的泰雅族原住民混居之地。此地的客家人是日治時期移民過來的北部客。當年這群客家人從桃竹苗一帶遷徒過來三星、大同一帶,主要是來此工作,幫忙興建發電廠以及到太平山伐木,隨著產業的轉變,太平山不在伐木之後,玉蘭一帶的客家人開始種茶葉。
民國八十八年十大傑出農民 神農獎專業經營茶園,擔任大同鄉茶葉產銷班班長期間,積極與水保局爭取經費致力生產設施改善,及與茶葉改良場的合作提昇茶葉的品質,建立自有品牌,協助班員解決產銷問題,結合傳統及網路行銷,成效卓著。
當年游輝真先生毅然決定返回大同鄉玉蘭茶區,繼承家中四公頃的茶園,針對生產技術不斷求新求變,更在經營模式上突破傳統。 目前擔任茶葉產銷班班長的游輝真為了茶區管理改善、增購先進設備、改良製茶流程等持續不斷的努力後,在84年度全國優良食品評鑑中一舉榮獲金牌獎,不僅為自己開創起優良的品牌形象與商機,更使「玉蘭茶區」在消費市場上的定位得以大幅提升,進而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與收益。 而玉蘭茶區因全面採行水土保持及綠美化工作,被評定為台灣優良示範茶區,由於深具發展潛力。
宜縣大同鄉茶農吳美玉以當地傳統食材馬告與刺蔥等入餐,研發出近四十道的「泰雅風味餐」,深受遊客喜愛,獲得神農獎傑出農家婦女獎項。大同鄉成立玉蘭休閒農業區,吳美玉將當地原住民的傳統食材馬告、刺蔥等入餐,研發出將近四十道的「泰雅風味餐」頗受遊客喜愛,也建立起大同鄉當地的餐點特色。
八十八年度十大傑出農家婦女當選者∼莊翠月女士經營五公頃多茶園及大規模的製茶場並設有門市部.因此莊女士在擔負家務 之外,尚需參與茶葉栽培、管理、採茶、製茶、研發、銷售等工作,經不斷努力進修學習而成為茶葉專家,並常於銷售過程中教授 顧客茶葉評鑑常識與茶道知識。農忙之餘參加各公益社團活動,如社區環保義工、家政班、 婦女會、婦聯支分會、衛生促進委員會、調解委員會等。